東周列萌志 Philosophic Love

東周列萌志 Philosophic Love

View Stats:
chel01 23 Aug, 2018 @ 9:43pm
轉載: “对诸子名和字的一些考据跟附会”
原文(http://c.tieba.baidu.com/p/5218423659?lp=5028&mo_device=1&is_jingpost=0&pn=0&) 作者百度貼吧 ID Ena_Qiu,於2017年發表,因為感到很有意思,我就私自轉載過來共賞,歡迎作者看見了來揍我(^_^;)。

……………………(下面原文)………………………

*本文充斥了各种【牵强附会抽风】,如果不适请赶快点右上角关掉哦~不确定有没有人写过这个了,不过正好想起来查了查,就干脆写一下。
*知识所限,暂不涉及姓氏问题。
*笔者是个假文科生。如有疏漏欢迎指正。不是什么正经文章,就不引经据典了,大家看看就好,感兴趣自行查阅……

【孔回,字孟卿】
萌卿的姓名相信大家都跟我一样第一眼看到就觉得是孔丘+颜回了![删除]而且我们也已经知道编剧是个颜回迷妹[/删除]其实我甚至觉得字孟卿是因为孟子(被打
我们都知道古人的名和字是有联系的,不过他的我暂时没琢磨出来,我们单独说说字吧。
大体上,春秋战国人取字时比较常用的是“子+字”或是“家中排行+字”的组合。“孟”和“伯”都代表长子,区别是“伯”是嫡子,而“孟”是庶子。我们可以从中推知萌卿是家族中的庶长子。
至于“卿”,虽然后世作为爱称存在的“x卿”格式的字很多,但东周时“卿”主要还是作为由官职名衍生出的尊称;另外查找典籍,虽然在后世“孟卿”也是意为“长子”的典型取字,但这时期似乎还没有类似实例(荀子是否字卿尚有争议),所以笔者比较倾向于将“卿”作为有实际含义的字来解读。(更何况如果连这个字也没有实际含义的话萌卿的字就完全没有表德的实际含义了!qwq)
“卿”的本意是飨食,《礼记》里面说“诸侯之上大夫卿”(郑玄注:“上大夫曰卿。”),大体上是高级官员的官职名。如果照此理解的话,倒是可以和儒家入世仁爱治国、推广礼乐教化的社会理想相合。
一些牵强附会:如果萌卿本人就是出身贵族公卿家族,只是作为庶子才这样外出游学的话,“回”的深意就可以和字放在一起解释了。

【墨轩,字游光】
你们儒墨到底是怎么回事,名字之间的联系都很难找诶!
“轩”有高扬、飞扬的意思,或者指好的气质;也可以作为“刳”字,指宽悦的样子(来自陆德明所作《庄子》的释文,到底什么是宽悦,跟庄巨巨本人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后世有一个成语“游光扬声”,“游光”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流传荣誉,大家可以挑喜欢的意思自己联系一下。
这里另外再提供两种附会:“轩”也代表轩辕星,有个词叫“轩光”,指的就是轩辕星发出的光辉(暮之你快告诉他轩辕星官象征的是天帝的众妃);轩除了建筑、屋檐之外还可以指门窗,想象一下带有镂空图案的窗棂,太阳的位置变化时也会随之在室内投下流动的光影,好像也还沾边。(这个也太牵强了吧!)

【庄离,字子聚】
子聚就比较特别了。首先前面说过“子x”在这时期是非常常见的取字格式,“子”是对男子的一种美称。另外,在春秋战国时期,“子x”可以把“子”省略掉直接称后面的字,比如庄离,其实也可以直接叫他庄聚,韩宁就是韩佩,是不是很刺激!(被打)
然后为什么他特别呢,因为古人的名和字通常就是含义相同、相近、相成(比如韩宁的)、相反这几种,庄离作为道家代表是唯一一个名与字取相反义的。含义特别直观,我也不多废话了。
“人之生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请联想一下庄妹妹,然后让我们一起吃下这口玻璃渣。

【惠杨,字仲翔】
我跟你们说,重点是!重点是“仲”是排行第二的意思,所以仲翔理当有个哥哥的!你们不好奇吗!你们不想看兄弟互动吗!……哥哥应该还活着吧,突然害怕。
“杨”通“扬”,本意是用手举,假借为“飞”,因而也有飞起、升高的含义。“翔,回飞也”,指的是鸟利用风力盘旋飞行。到这儿大家应该就都懂了。
穷人家出身的惠杨,如果字也是家人取的(按理来说是),也是希望他能借风一飞冲天,在乱世留下一番功业吧。

【韩宁,字子佩】
这名字有个典故,你知道是什么吗?
咳,韩宁的名字出自《诗经·郑风·子衿》这事儿应该全世界都知道了,虽然大家可能觉得“宁”字这样出现有点怪怪的,但时人就是喜欢断章取义地引用,就不要在意这些细节了。
顺便一提,“以玉比德”、君子佩玉的风气也是从儒家那边兴盛起来的。
一个附会:韩宁从名到字都从儒家思想脱胎,似乎也暗喻了法家思想的兴盛史。
另一个附会:玉器一直是等级社会中身份地位的象征,韩宁字子佩,也许暗示了他韩国宗室的身份。

【邹青月,字暮之】
终于写到我男票了我好感动哦。(???)
暮之名的由来官方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主要有两个含义,(该段内容因涉及剧透被屏蔽,如果你还没有看过,请走B站av8321255),那么看过的朋友自然懂,“暮”字也是和他名的含义吻合的。“之”在这里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虽然作为代词比较多,但这也解释不通,所以大概没什么意思。(等等)
说到这里我要惯例再附会一通,首先大家应该都有发现邹青月这个名字非常特殊。西周人取名字比较循守礼法,多是名词性的,春秋战国虽然大家更爱取动词性的双字名,但他非用名词也没什么所谓。重点是双字名。众所周知,先秦时期大多都是单字名,儒家还有“讥二名”之说,大体上取两个字的名不合礼数,不是什么好事(尚有争议)。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这样的:从春秋开始就已经渐渐有一些人觉得无所谓取双字名了,而且暮之自称来自秦国,商鞅变法后儒家学说在那边就一直不太受待见,不在意也可以理解。
附会版解释是这样的:除了双字名以外,邹青月的字甚至还是非常不常见的“x之”格式,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这样搞。取双字名和在双名的第二个字用“之”的风气主要是在魏晋南北朝兴起的,延续到唐朝才比较多地用到字里,这种解释坐实了他果然是穿越回来的!(啥)

笔者对先秦经典并没有什么常识,其实古人的名和字很有可能出自于某一部经典中的某一句(同样就像韩宁那样),大家知道的话欢迎补充。
————End————
Last edited by chel01; 25 Aug, 2018 @ 5:26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