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all Steam
login
|
language
简体中文 (Simplified Chinese)
繁體中文 (Traditional Chinese)
日本語 (Japanese)
한국어 (Korean)
ไทย (Thai)
Български (Bulgarian)
Čeština (Czech)
Dansk (Danish)
Deutsch (German)
Español - España (Spanish - Spain)
Español - Latinoamérica (Spanish - Latin America)
Ελληνικά (Greek)
Français (French)
Italiano (Italian)
Bahasa Indonesia (Indonesian)
Magyar (Hungarian)
Nederlands (Dutch)
Norsk (Norwegian)
Polski (Polish)
Português (Portuguese - Portugal)
Português - Brasil (Portuguese - Brazil)
Română (Romanian)
Русский (Russian)
Suomi (Finnish)
Svenska (Swedish)
Türkçe (Turkish)
Tiếng Việt (Vietnamese)
Українська (Ukrainian)
Report a translation problem
在藩镇和流官体制这个说法上我觉得可以商榷,张国刚先生把唐朝中后期藩镇划分为“河朔割据藩镇”,“中原防遏藩镇”,“东南财源藩镇”和“西北御边藩镇”四大类型,虽然少数藩镇的类型由于政治事件有所变动,但整体上比较稳定,而事实上只有河朔藩镇的节度使才大部分情况下不由皇帝任命(事实上也不是父死子继,很多时候也是士兵拥立),东南藩镇士兵数量极少,而且上供给朝廷的两税极多,而河朔藩镇兵马极多,且几乎不上供两税,我觉得应该把藩镇分为顺藩和骄藩,而非藩镇和流官。
现在的这个募兵制挺贴合历史,不过正如前面所说,顺藩和骄藩在上供税收以及拥有的兵马上差距极大,唐代杨炎两税法推行之后,天下財赋大致三分之一是输送至朝廷的,而在顺藩(东南藩镇)中,两税法上缴的比例更是高达50%左右,虽然游戏机制不一定要给的这么多,但我觉得也应该让流官(顺藩)和藩镇(骄藩)拉开比较大的差距,至于兵力方面,能不能给藩镇(骄藩)提供的兵士维护费减免更高些?而顺藩的兵士维护费用比较高?
另外,我实际玩了一下,现在的情况是,如果对藩镇进行削藩,就连大量的流官也会参加反抗皇帝的战争,这个挺奇怪的,能否修正成只有藩镇才会加入反抗的队伍?中原藩镇在唐代中后期一直是帮助朝廷镇压骄藩叛乱的主力,能否设置成,皇帝可以花军费请关系较好的顺藩参与镇压叛乱?
虔诚系统和游戏本身机制有关,不知道能不能调成那样。
如果是867剧本,藩镇可能需要划分更详细,但884的时候基本藩镇都不听话了,所以我的整个设定是基于残唐五代时期的。流官不一定是顺藩,也代表有野心但还没直接不听话的节度使,比如杜重威、李守贞之类就是。所以他们也可能在一定时机搞事。这个可能还要调节一下AI,目前是复用了剥夺头衔后的效果。
有一个设想是域外国家侵略时,皇帝可以拉流官加入同盟。特别到904剧本以及后面变成王国甚至帝国级战争时这个就很必要了。
我觉得虽然原则上来说是这样, 但是CK3的逻辑其实直辖领地是"人物能够直接控制"的地区, 换句话说不一定是人物本人直接治理的, 这套逻辑在西欧其实用的比较顺, 直辖领地就是领主宫廷可以直接控制, 拥有执法权的地区. 但是一旦出了西欧就不大好用了, 中东和中亚就已经不大对劲了, 更别说其实是靠官僚系统统治的东亚地区, 压根就是另一套逻辑. 所以如果没有能够表现官僚系统的机制, 那现在单靠降低直辖领地其实道理上不大讲得通, 只能说是游戏难度上的平衡.
我倒是想CK2那种在某个省份有独立于男爵领之外的家族领地的模式其实很适合, 虽然在CK2里就只是个样子货. 家族领地可以按照省份的产出提供收入, 这样就算没有省份领地家族也不会导致游戏结束, 而且家族领地有收入就可以供养得起私兵. 这样流官和藩镇的区别就可以理顺了. 但是反正现在CK3也做不到...只能开个脑洞了...
2.刺史>節度使應該也要有晉格決議 節度使稱號就以治所所在地 例如甲任鳳翔刺史 後來晉封節度使時 節度使就是鳳翔軍節度使
舉例來說,讓關攏、巴蜀、荊南福建一代,
能有天險難入的感覺。
也讓吐蕃與中原交界多一點阻隔,
因為看起來怪怪的,分明是高山險阻,
卻是通行無阻。
.
然後您真的做得很好,在遊戲平衡來說。
郡縣設置、兵力都很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