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es: Skylines

Cities: Skylines

60 ratings
紫禁城三大殿Hall of Supreme Harmony
   
Award
Favorite
Favorited
Unfavorite
File Size
Posted
Updated
102.256 MB
19 May, 2023 @ 9:00am
29 Jun, 2023 @ 9:13pm
2 Change Notes ( view )
You need DLC to use this item.

Subscribe to download
紫禁城三大殿Hall of Supreme Harmony

Description
注意:这是一个巨大的资产
三角形:639798
18个子建筑
包阔 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建筑格局

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或者举行盛典时用的宫殿。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中和殿最小三大殿是中国明清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宫殿建筑的以下特点: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方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亭轩、门阙等建筑,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三大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太和殿长64.24米,宽37米,面阔11间,进深5间,总共5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72根大柱,其中六根是缠龙金柱。

白玉丹陛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米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千龙吐水

千龙是指望柱下面伸出的千余个石雕龙头,每当雨天时雨水就从龙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观赏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千龙吐水 的壮观景象出自 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层台基。“三台”面积约为二千五百平方米,由大块汉白玉石砌成。每层台基的周围都雕有须弥座。须弥座上,横置着大块的长方石条,名为地袱。
地袱之间立有望柱,望柱之间安设栏板。在它们之下,都凿有排水孔道。 每个望柱下面伸出一个石雕龙头,整个“三台”,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个龙头。除每层台基折角的角顶伸出的龙头外,其他龙头的两唇之间都钻有圆孔,与望柱底下的孔道相通。由于台面的设计是中间高于周边,每当雨天,落在“三台”台面上的雨水自然就都流向地势底的四周,于是便从龙口中排出,形成“千龙吐水”的奇观。位于保和殿的东西两侧的庑房,现已辟为陈列馆。

太和殿

又称“金銮殿、至尊金殿、金銮宝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内,矗立在紫禁城中央,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 是紫禁城(故宫)中最大的殿宇、 东方三大殿之一 。京城的中轴子午线沿着龙纹石雕御路升上三台,从天子宝座下穿过,是中国现存规制最高的古代宫殿建筑,是皇帝举行重大朝典之地。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太和殿建成,初名奉天殿; 后经数次灾毁和重建;明嘉靖朝改名皇极殿;满清建都北京后改为今名;现太和殿是清康熙年重建并留存下来的。
太和殿是中国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见证了影响历史走向的政治事件,也见证了中国的兴衰与新生。不仅是一幢较为出名的木构建筑,还是一个见证者。太和殿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除了奇异、独特的设计布局以及众多的珍宝外,它的坚固程度也较为出名。太和殿建成以后,遭遇过多次大地震,依然完好

中和殿(The Hall of Central Harmony)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京故宫内,处于故宫外朝中路区域,为故宫“三大殿”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天启七年(1627年)重建,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始称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中庸》 。
中和殿高19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建筑面积580平方米,为单檐四角攒尖顶。明清两朝,皇帝会在举行大典前先在中和殿小憩,而后由中和殿前往太和殿;凡遇皇帝亲祭,皇帝会于前一日在中和殿阅视祝文 。
1961年3月4日,包括中和殿在内的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和殿(the Hall of Preserving Harmony)

是明清传统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几经焚毁、重建。现如今主体梁架仍为明朝时期的建筑。
明初名谨身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建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起名保和殿。“保和” 出自《易经》,意为“志不外驰,恬神守志”,也就是神志得专一、保持宇宙间万物和谐之意。
关键词:北京 故宫 紫禁城 古建筑 太和殿 保和殿 中和殿 明皇宫 清皇宫 中国
7 Comments
我在广场 7 Jul @ 6:20am 
哇,重出江湖!
Einstein040426 28 Oct, 2023 @ 1:45am 
这东西订阅之后在哪啊
(*^▽^*) 21 Sep, 2023 @ 12:56pm 
做的很顶,但是为什么之前的昭德门贞度门熙和协和门还有崇楼廊庑那些建筑没了呢?
a阿根廷 20 Sep, 2023 @ 6:10am 
这么大一个?
marsgarfield 22 Aug, 2023 @ 8:46pm 
这是我见到的迄今为止最棒的古建筑作品:steamhappy:
安徽城建迷 22 May, 2023 @ 5:59am 
太爱了
RAY 19 May, 2023 @ 10:00pm 
太顶了